亲人离别七十载 民警援手一线牵
5月23日,太湖县公安局门口,城西乡一村民在阵阵爆竹声中将一幅锦旗送到了治安大队民警的手里,感谢他们真心为民办实事,帮助其找到了失散七十多年的亲人。
一封信牵出七十载离别情
5月7日,一封求助信送到太湖县公安局局长吴德胜手中,写信人是江西省樟树市的曾荣华,他在信中这样说道:母亲周金兰,今年89岁,1941年离开安徽老家。据其回忆说,她父亲叫周广成,兄弟叫周宜宝,堂兄叫周国华,曾在伪政府当过干事,她只记得她家住在太湖县河西小仙门外,老地名是曹家老屋,隔壁屋场是杨家老屋,出门便是沙滩,老太太自16岁离开家后,已经70余年没有见到家乡的人了。其母亲年近九旬,近一段时间,经常想念远在安徽的亲人,作为儿子很想了却母亲这一桩心愿。为此他也到安徽来过多次,但一直没有找到,迫于无奈,只好向公安民警求助,希望公安机关帮助其找到母亲的亲人,以了却七十余年的相思之情。
7天查找70多位老人
吴德胜接到老人的来信后,立即指派治安大队安排民警全力查找,尽早帮助其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为了却老人心愿,治安大队副大队长张建接下这个任务。张建拿到这封信时,却犯难了,信上只有这点线索,地址给的范围太抽象,人名太少,这几个人可能都已不在人世了,曹家老屋与杨家大屋也许是过去的地名,从哪儿入手呢?经过认真思索后,张建凭着多年的工作经历,初步将地点定在晋熙镇南元村和城西乡幸福村,因为那两个地方的周姓比较多,“沙滩”的特征与这两个地方原来的样子相似。
张建于5月7日下午到了晋熙镇南元村,走访了第一位周姓老人,紧接是第二位、第三位……没有一个人提供有准确价值的线索,天色已晚,走访只好暂停。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张建依然没有放弃在晋熙镇南元村的寻找工作,就在第四天,一位老人提供了一个线索,说他们的族谱上有一个叫“周广成”的,张建立即找来家族上前的四、五个老人,让他们将周氏族谱端来,通过查找,确实有叫“周广成”的,但根据年龄推算,这个人有一百二十多岁,与信上提供的有点不符。为了慎重起见,张建还是和江西的曾荣华取得了联系,核对后排除了这个线索。最后的希望只好放在城西乡幸福村,张建运用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走访当地的周姓村民,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说,解放前他们那儿叫曹家塘,也就是现在的幸福小学附近,对面就是杨家大屋,这一点与信上提的相似。张建又找来一些年长的老人,让他们帮助回忆,看是否记得有周金兰、周宜宝、周广成的人,大家集思广益,最后有人提议,找找族谱,查查“宜”字辈下面是什么。族谱端来一查,发现“宜”字辈下面是“端”字辈,而“端”字辈在他们那儿只有几家,得到这个消息,张建心情为之一震,范围缩小,有希望。5月13日,张建找到“端”字辈的周端笏,问他情况,周端笏听父亲说过她有一个姑姑,小时外出,多年不见音讯,可能已不在人世。他说他家不远有一个老人叫周朝保,今年有八十九岁,问问他是否知道,张建当即叫人找到周朝保,据其回忆,确实有个叫周金兰的,小时候他们还是玩伴,十几岁的时候,她被当兵的抓去了。张建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与江西的曾荣华联系,曾荣华说她母亲确实是被当时正在国民党当兵的父亲曾国庆抓去的。经过再三核实,周金兰正是周端笏“死去多年”的姑姑。功夫不负有心人,七天找了七十多位老人,老人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
电话倾诉亲人离别情
找到周金兰的亲人后,张建第一时间将周端笏的电话号码交给了曾荣华。13日晚上十点多,周端笏打通了张建的电话,说他已与姑姑联系上了,晚上打了三个多小时的电话,现在姑姑一家住在江西省樟树市,一家人生活得都非常幸福,姑姑十分感谢太湖公安,为她了却了一桩多年的夙愿。
相关新闻
- 32℃!宜城开启“炎热模式”(2014-5-27 18:39:47)
- 曹宗英:只要我活着就会把儿媳服侍好(2014-5-26 21:39:10)
- 一男子砸碎车窗盗窃7万余元被判3年刑(2014-5-26 21:38:28)
- 轮胎突然自燃 20万货物被烧(2014-5-26 21:38:09)
- 本周安庆天气晴好(2014-5-26 21:32:22)
- 同学会后男生与女生告别被打(2014-5-24 11:56:31)
- 屡盗屡判不悔改盗取家禽判三年(2014-5-24 11:56:00)
- 利用他人信息敲诈 还敢报警(2014-5-24 11:55:39)
- 一对夫妻第三次离婚 诉求被驳回(2014-5-24 11:55:21)
- 机关印章 岂能非法伪造(2014-5-24 11:5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