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刘旺英:希望有生之年找到弟弟

2015-6-2 14:55:17 安庆热线 来源:安庆新闻网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

图为刘旺英老人

  战争带给南京人民的创伤,莫过于1937年12月的南京大屠杀;这对一名受害人而言,没齿难忘;已是没齿之年的刘旺英老人始终不愿开启她那扇曾受到伤害的心扉,但她又迫切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找到失散了78年的弟弟。

  5月26日上午,安庆晚报记者来到宜秀区杨桥镇杨桥社区,见到了88岁老人刘旺英。提起那段逃亡的日子,老人泪流满面。她说:“那个时候,不知有多少户家庭家破人亡啊!”

  “1937年的夏天,我只有10岁,一家四口生活在南京老虎桥附近。”刘旺英老人说,就在这个时候,日军飞机开始对南京城进行轰炸。“当时听到飞机的声音,我们一家人都很害怕,只敢沿着墙根走。”

  刘旺英老人说,她亲眼看见住在她家斜对面的一户人家被炸得七零八落。“好惨,血肉横飞。我现在都不敢想。”

  “当时的南京城,就像一座死城,大家都在逃难。在飞机的轰炸声中,我们一家四口走上了逃亡之路。但不幸发生了,年幼的弟弟在逃难的人群中走散,一时无法找到。父母只好带着我,在慌乱中挤上了一艘洋船。”刘旺英回忆,正当她一家乘坐第一艘洋船启航,逃离南京港的一瞬间。突然身后一声巨响,第二艘准备离港的洋船被炸,现场惨不忍睹。

  数日后,刘旺英乘坐的洋船停靠在安庆港,她一家和一些逃难的人寄住在安庆市桐城县杨桥镇(现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刘家老屋。

  “逃亡到安庆后的第二年,父亲在悲痛中离逝。”刘旺英老人说,她16岁的时候,母亲也在思念弟弟中,撒手人寰。

  离开南京的那年,刘旺英带着太多的“南京记忆”。“以至于在后来的生活中,奶奶都很少说起过去的事情,只是在奶奶做的饭菜中,处处体现着‘南京味道’。”刘旺英的孙女说。

  刘旺英的孙女说:“对我们晚辈说得最多的,也是南京庙会上的小吃。奶奶经常做红烧鱼,还有大肉包和梅干菜扣肉。”

  刘旺英老人当年的“逃难史”,是许许多多南京人为了生存下去,而逃亡的一个缩影。是我们民族苦难记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民族的生存斗争经历。逃离是为了生存,生存是为了抗争。

  刘旺英的孙女告诉记者:“奶奶当年的经历,是奶奶一生中最大的伤痛。”

  刘旺英老人说,在30多岁时,她去过南京,试图寻找弟弟和其他亲人,但寻觅无果。如今老人已白色苍苍,但仍不能抹去对南京的怀念、对亲人的思念。细心的子女读懂了老人的心思,2014年12月28日,大女儿和女婿带着老人回到南京看看,以解老人思念亲人之痛。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