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日报1月13日讯 临泉县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大力构建“五种载体”,推动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步伐。
一是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根据省、市目标要求,该县结合实际在农村大力开展“666”先锋行动,即在两年内重点培育出6个“双培双带”示范乡镇、60个“双带”示范基地和600名三强型党员。县里协调多部门齐抓共管,多方筹资建立“双培双带”基金。目前,该县通过先锋工程,已吸收850名发展能手入党,培养1047名发展能手为入党积极分子,其中有1076名发展能手成为村“两委”干部和后备干部。在“双带”中,有2680名村干部参加活动,重点培育出“双带”示范户2360户,带动农户6600户。筹集“双培双带”基金320万元,其中已投入到位190万元。
二是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该县制定措施,把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党员能做会做愿做的事情作为设置岗位的重点,共设置科技示范、致富帮贫、计生服务、信息联络、环境卫生、维护治安、政策宣传、文明新风等16个岗位,在114个选派村试点成功后全面推进。各乡镇党委和村支部注重指导上岗党员制定履职方案,开展履职活动,并定期组织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测评上岗党员履职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
三是实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为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服务群众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该县实行了“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的乡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规定凡是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都要列入代理范围,并严格规范代理程序,认真回访复查。目前,该县乡镇、村均设立了固定的全程代理受理室和代办点,有910名村干部参加了代理工作,已累计为群众代理事项10100件,办结率达96%。
四是发展党员实行全程联名推荐制。该县在全县农村实行了发展党员联名推荐制,以村为单位,定期由党员和群众在申请入党的群众中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在入党积极分子中推荐发展对象。目前,通过联名推荐,全县已有570名入党积极分子被发展为党员,均达到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35岁以下480人,致富能手490人,女同志120人。
五是实行党务公开制度。2004年,该县在33个乡镇819个村全部推行了党务公开工作,严格规范党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和时间,做到固定性内容长期公开,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及时公开,切实发扬了民主,扩大了党员与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截至2005年底,全县农村通过党务公开栏公布事项5500件,共收集意见和建议1230条。(李宫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