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阶段,2006年大中专毕业生正在陆续离开校园,走向社会。临别之际,各种名目的“散伙饭”成了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活动之一。“散伙饭”从开始大家凑份子聚餐,演变成了轮流“坐庄”请客。高校毕业生的“散伙饭”,吃瘪了钱袋 ,吃旺了饭店。 6月28日,在市集贤路一家饭店的二楼,安庆师范学院的两个班级100多名师生正在此吃“散伙饭”,笔者数了一下,一共有12桌,同学们聚在一起,畅所欲言,气氛热烈。据一位安庆籍的女同学介绍,他们聚餐的费用一部分是班级的剩余班费, 同学们凑在一起和老师聚聚,像这样大规模的“散伙饭”,每个班都要举行一次。而更多的是同寝室、老乡、好朋友等等小范围的“散伙饭”。这位女同学介绍,吃完中午的大聚餐后,她晚上还要做东,请她们寝室的6位小姐妹,毕竟过几天,大家就要各奔东西,天各一方了。 安庆师范学院法律系刘同学说,从6月开始,各种“散伙饭”每周几乎都有两三次,你请过来我回请过去,尤其是一些男生常常吃到很晚才回寝室。小刘认为,适当的聚餐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但如果聚餐过于频繁,既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又让毕业“散伙饭”变了味。据小刘介绍,有些同学把平时做家教的收入,都花在了“散伙饭”上。虽然不少同学认为,“散伙饭”十分必要,尤其是同寝室和老乡聚餐,大家在一起相互勉励,甚至可以化解以前曾与同学发生过的矛盾。但作为“礼尚往来”的“散伙饭”,对一些贫困生来说负担和压力是很大的。 “散伙饭”使得高校周边的大小饭店生意异常火爆起来,一些离校较远的饭店也沾了光。集贤路上一家酒店老板说,最近经常有高校毕业生来酒店定位子,少则一桌,多则十几桌,学生们相聚在一起,直抒离别愁绪,把酒畅饮,情绪波动很大。在此酒店工作的陈大姐说,她们看到这些没有经济来源,尽花父母血汗钱的学生如此大手大脚地花钱吃请,心里很不是个滋味。 “散伙饭”的火热,吃旺了高校附近的一些饭店,也吃瘪了学生的钱袋。一位在高校学生科工作的老师认为,“散伙饭”首先应当注重感情的交流,注重真挚的同学离别情,同时要量力而行,而且要有一个度,不能过于频繁,不应当把“散伙饭”变得庸俗,过度地吃请,给学生家庭带来经济上的压力,不可把“散伙饭”变成了“包袱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