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不少地方对刚跨入学校门槛的初中生,首先要进行一次考试,考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分班”,以体现各班之间学生成绩的均衡,便于教师后来的“公平”竞争。然而,从教师的教育和学生自身角度分析,其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其一,“考试”容易给学生贴上固定的“标签”。一般地说,人在第一次交往中留下的印象,会在头脑中形成并占据主导地位。高分的学生被看作是优等生,低分的学生被判为差生,并会直接影响到以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言行,像确立班干、编排座位乃至课堂提问、课后辅导等,都会因此而不同。固定的“标签”最不利于一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其二,“考试”容易滋生部分学生的不良心理。分数高的学生会受到老师的宠爱,分数低的会受到冷落,发展下去,对谁都不利。其三,“考试”还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刚进入初中,学生对老师与环境都很生疏,能否考好,大家心里都没有底,无形之中增添了新生的学习压力。 按理说,学校任何举措都应着眼于“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权衡利弊,笔者认为,此类“考试”制度可废除,以彻底消除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