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创作的大型现代黄梅戏《英子》,以清新的导演风格,优美的黄梅戏唱腔,在宜展演期间获得了专家的好评和广大观众发自内心的赞许。是什么引起了观众的如此共鸣?“是艺术环节上的精益求精”,《英子》音乐的创作者、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院长李道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
李道国介绍说,《英子》是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为参加本届黄梅戏艺术节精心打造的一部力作。该剧融合了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别具一格,在给人以清新、自然、朴实之感的同时,又特别诗化和唯美。整台戏贯穿了主人翁对信仰的守望,追求整体的表现力而不拘泥于细节之中,表现人物凝重且有雕塑感。在舞台艺术创新上,《英子》运用戏曲的表演技巧和舞蹈动作的结合,体现对传统戏曲程式化的表现手法与现代戏曲舞台艺术表现相糅合的艺术追求。
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人,一谈到《英子》的音乐创作,李道国显得十分激动。“音乐是灵魂”,这句话,他几乎是脱口而出。正是为丰富《英子》的“灵魂”,李道国和他的创作团队对《英子》的音乐创作倾情投入,几易其稿,多次修改,不厌其烦地找主要演员沟通唱腔设计,为的就是能在艺术节上获得演出成功,向黄梅戏家乡的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李道国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黄梅戏传统音乐只显示出唱腔、剧种、板式等方面,而《英子》的音乐则显示出对黄梅戏“本体”的演绎和西方作曲技法的良好结合。黄梅戏唱腔与歌剧、地方山歌、少数民族音乐等完美结合并融为一体被认为是黄梅戏音乐创作上的重大突破,也是黄梅戏音乐上的一次新的尝试与创新,“好听、动情”让新老观众都有共鸣,符合剧中人物的情感需求。
说到这里,李道国热情唱起了剧中的歌词,“白云给了蓝蓝的天,绿树给了青青的山,碧水给了深深的海,我的娘给了我的人间”,你说美不美?李道国有些意犹未尽。
在谈到黄梅戏今后的发展时,李道国说,在舞台艺术科学现代化发展的今天,黄梅戏艺术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要求,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需求,在守望戏曲艺术优良传统的同时,追求现代戏曲舞台艺术内与外的高度和谐,展现出黄梅戏舞台艺术所具有的高度兼容性。通过此次艺术节向同行学习,促进我们的表演艺术水平更上一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