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正:打铁路上行走30多年
铁器已诞生千年,打铁是一门古老的手艺。上个世纪80年代前,铁匠行业仍正当年,可如今,随着机械化发展,纯手工打铁已经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几乎成了只有在影视作品里才能见到的老手艺了。
近日,记者在迎江区华中东路机场新村小区附近发现了一家铁匠铺,不足20平方米的铺子里堆满了打铁工具,50岁的铁匠汪德正已经守着它们走过了大半生。
图为汪德正在铁砧上敲打锅铲。
手工技艺精细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铁匠铺见到汪德正时,正巧铺里来了顾客找他修锅铲,锅铲的木头手柄松落,安置手柄末梢的铁也已经弯曲生了铁锈,汪德正接过锅铲二话不说就动起手来,只见他将锅铲末端放进火炉里烧红后,便快速转移到因敲击被磨得锃亮的铁砧上,用小铁锤“精打细炼”起来,在他的手下,变形了的锅铲听话得恢复了原形,接着汪德正将锅铲放入水中淬一下火,再从水中拿出后安上新木柄,前后不过几分钟,本要报废的锅铲得到“重生”。
从19岁跟师傅学习打铁以来,汪德正在打铁路上已经行走了30多年,多年来的打铁经验造就了他如今纯熟的技艺,有着一手好手艺的他在采访中却显得有些腼腆,他告诉记者说他没有念过书,打铁算是他的看家本领。“这一辈子我只会打铁,打铁是一门民间手艺,要求铁匠技术不仅精还要细。虽然现在科技发达了,但是机械操作不精细,力度拿捏不准,该薄的地方厚,该厚的地方薄,打出来的铁具要么不好用要么就是容易断裂,而手工打出来的东西要比机器做出来的好得多。打铁也并非简单地捶打,制造一件铁具包括多道工序,从生火、烧铁、打制到定型淬火,每一步都很讲究,经过‘千锤百炼’后,才能打出一件像样的铁具。”汪德正说。
打铁这行后继乏人
俗话说,人生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打铁这一行很苦,靠的都是体力活。汪德正告诉记者,用机器5分钟就能打出来的铁具,他手工打至少要花半小时,而且受体力限制,一天下来也打不出几个。冬天手脚冻裂,夏天要被炉火熏烤,也不知曾被炉火烫伤过多少次。打铁需要两个人,一人持大铁锤进行锻打,另一人则需翻动铁料,如今行情不好,有的时候铺里一天也见不到一个客人,他连请人帮忙的钱也出不起,只靠家里亲戚添把手。
“做这一行的越来越少了,许多铁匠都改行了,我们当年一批12个学徒,只剩下两个在坚持。现在我还能靠这行糊口饭吃,要是以后真赚不到钱了我可能也得改行喽。”说这话时,汪师傅脸上一脸释然还挂着笑容。
他也知道打铁苦,可是干了这么多年,对这些铁器早已有了感情,说放弃对他来说很难。打铁虽苦,可生活却不苦,反倒是苦中作乐,汪德正告诉记者,他喜欢和人聊天,来铺里的顾客不管男女老少他都能聊上一阵儿,外人眼里的他也总是笑呵呵的,即使铁匠铺搬迁过好几次,喜欢他器具的老主顾还是能找到地方找他打铁。
随着农田被征收,汪德正说,城市里的农民越来越少,有些农民的家中铁农具已束之高阁,生起了铁锈。加上工作苦、收入低,现在几乎没有人愿意做这行,连他的孩子也不愿继承“衣钵”。再过个几十年,铁匠铺可能将无用武之地,那些熟悉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可能就再也听不到了。
相关新闻
- 专家:所谓“功能水”多是“忽悠水”(2014-5-29 19:01:23)
- 树木被修理还是乱砍伐?(2014-5-29 19:01:08)
- 嫌犯坐车潜逃警方合力抓获(2014-5-29 19:00:33)
- 秸秆除了烧掉还可以这样用(2014-5-29 19:00:15)
- 车管所系统有问题为何耽误学员补考时间(2014-5-29 19:00:00)
- 拿到执行款 粽子传真情(2014-5-29 18:59:43)
- 无证驾驶被训诫 盗贼回答真雷人(2014-5-29 18:59:28)
- 广场舞噪音大 市民“粪”怒维权(2014-5-29 18:59:14)
- 市卫生局通报“5.24”恶性暴力伤医事件情(2014-5-29 18:58:51)
- 今日宜城最高气温32℃(2014-5-29 18: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