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坠物事件屡次出现 高层小区居民恨不得打伞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新城区建设进程不断加快,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拔地而起。城市化进程提速给市民带来了高质量的生活体验,但是,随着楼房越建越高,高空坠物事件也屡次出现。而从高空坠下的物体也是五花八门:小到包装袋、果核、牙签,大到晾衣架、水壶、花盆,更让人触目惊心的还有防盗网、玻璃窗户等“庞然”大物。
环卫工人经历惊魂一刻
家住恒大绿洲小区的杨杉杉对高空坠物的“空袭”深恶痛绝,“有时候走在小区里,偶尔就会有人往楼下丢些小东西,有果核、包装袋之类的,还有烟头。虽然都不是什么要命的物件,但是有这样的现象,你走在路上心理压力该有多大?”杨杉杉在电话里告诉安庆晚报记者,她现在放假回家恨不得打个伞走在路上,这样她才有安全感。
王大姐是龙门小区的一名环卫工人,日常负责清扫路面。11月4日晚上,她正在清理单元楼门口的垃圾桶,就经历了“惊魂一幕”。“当时我正在低头清理垃圾,突然就听到头顶迅速开合窗户的声音。刚抬头就看到一个玻璃瓶子下来了,我本能的头一偏,就差一点被砸到。看到瓶子在我脚边炸开,当时心都跳到嗓子眼了。”王大姐显得心有余悸。11月10日,记者陪同王大姐来到了龙门小区三栋单元楼门口,这栋楼7层楼的商品住宅有十几户人家,由于无法判断是哪一户丢的瓶子的,在沟通多次无果的情况下,王大姐显然只能吃了哑巴亏。
好好的走在路上,却突然被从天而降的东西砸中,轻则受到惊吓、弄脏衣物、重则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人为的高空抛物,已经成为城市天空中的阴霾。
小区张贴安民告示
11月10日,记者来到了绿地、恒大、碧桂园等小区,发现大多数小区门口的告示栏里都贴上了“安民告示”,向居民宣传高空坠物的危害。一名绿地安保人员告诉安庆晚报记者,确实存在过高空坠物的情况,“大概就是上个月刚刚发生了一次高空坠物,差点砸到了行人。楼下行走的行人很生气,大晚上的打电话报了警,但是由于已入夜天色很暗,二来根本无法确定那么多户究竟是哪一户扔的,最后也没能将肇事者抓到”。安保人员还告诉记者,人为的高空坠物实在属个人素质行为,就算再宣传再监控,也无法将其控制杜绝。
高空坠物除了有可能伤到行人,楼下停放的车辆也是深受其害。今年10月6日,市民方茂将车停在了自家小区门前的停车位上,待他办完事回来却发现爱车前盖被砸了一个深坑,虽然现场不知道被何物所伤,但无疑是附近楼房住户高空坠物所致。“报警了也没办法,太难排查了,谁会主动出来承认?最后虽然保险赔付了,但是心里多少是个心结,以后也尽量不往居民楼底下停了。”方茂告诉记者。
遇到“空袭”有法可依
由于高空坠物的“突发性”,受害人很难提前预知。再加上一般高楼住户人数众多,“空袭者”不太可能承认,排查难度过大,所以一般受到高空抛物伤害的人往往只能咒骂两声,却最终只得自认倒霉。如此一来,居民的权益怎样维护?安庆晚报记者走访了城管执法局等相关部门后得知,其实市民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其实是“有法可依”的。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如此说来,这也意味着高空抛物,如果造成伤害,邻里要连坐。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这一规定,以后当某人坐在家中什么事情都没干却收到了法院的传票时,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因为那极有可能是因为楼内的某一邻居向外面高空抛物砸到了行人或车辆,如果查不出来究竟是哪一个居民造成的这个损害,为了保护受害人,也就只好让有可能造成损害的居民共同承担补偿责任了。在采访中市公安局迎江分局民警告诉记者,“这样能大大约束居民的行为,提高个人素质,杜绝高空抛物的陋习,切勿害人害己。”
相关新闻
- “手机一族”别落入“微信陷阱”(2015-11-13 14:45:20)
- 怀宁查获我省首起驾考作弊案(2015-11-13 14:45:01)
- 吃住在外加班加点是常态 张光明:爱岗敬业(2015-11-13 14:44:41)
- 经开区加大公益广告投入 已达35处,面积5(2015-11-13 14:44:19)
- 我市成功救护一只环志猛禽(2015-11-13 14:43:56)
- 怀宁县11处安全隐患挂牌督办(2015-11-13 14:43:37)
- 居民擅自安装地锁 有关部门:若不自行拆除(2015-11-13 14:43:19)
- 因户外活动搞起婚外情 一男子被判重婚罪(2015-11-13 14:42:59)
- 汽车被盗,为何不能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2015-11-13 14:42:41)
- “小鬼”坐车 奇葩不少 这些不良习惯还是(2015-11-13 14:41:44)
更多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 无证驾驶发生车祸
- 网上购买锡纸开锁盗窃多次
- 一事故多人伤交强险赔偿限额如何分配?
- 深夜大动干戈 只因家庭琐事
- 喝酒开玩笑惹祸 报案不成反受刑
- 疯狂作案50余起 销赃交易时被抓现行
- 盗窃“老手”专挑无锁车
- 我市查获首例毒驾又醉驾司机
- 近圣街小餐馆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 这个驾驶员为挣钱不顾安全 准驾不符竟接送
- 两人酒后滋事 竟然逼人下跪
- 货车超员 驾驶人罚款200元记6分
- 知青老人钱年元 60余年扎根小山村“写”大
- 先用真钱购物 后调包骗店主
- “史上最严”禁烧季 “严禁”倒逼秸秆综合
- 惠民工程受阻 庭前调解解忧
- 开车不系安全带被扣分存疑惑 交警:驾驶员
- 从政府投入到民间自发巡护 共同守护安庆沿
- 花季少女被性侵昏迷不醒 医治无效死亡嫌犯
- 撞死行人逃逸被抓百般抵赖 因涉嫌交通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