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全省首推就业困难人员分级分类援助成效显现 1359人获精准帮扶灵活就业

 今年年初我市出台的《安庆市就业困难人员分级分类援助办法(试行)》正在持续“发酵”,援助作用显现。截至6月底,零就业家庭成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边缘家庭的残疾人、失地失林人员以及长期失业人员,在各级人社部门实名制就业帮扶下,已有1359人实现就业。

  “之前在饭店打工,工资不稳定,每月大概只有1300元的收入,也没有保险。后来,老板想找年轻人,就把我辞退了。”2020年7月,宜秀区杨桥镇鹿山村村民汪春桃失业后便在仓房社区登记了失业信息,最终被认定为C类帮扶对象,并且开展了“1311”服务(至少1次政策宣讲、3个适合的岗位、1次职业指导、1个培训项目)。今年6月,经过宜秀区人社部门和当地基层社保所的推荐和帮助,汪春桃成功入职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安排到一处科技创业园内从事保洁工作,并安置为公益性岗位人员。“现在每月收入有2000元左右,还有300元的公益性岗位补贴,公司还为我购买了职工保险。”汪春桃说。

  为进一步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实现就业创业,今年初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就业困难人员分级分类援助办法(试行)》。办法要求,建立“人员分类、服务分级、四级联动”的就业援助工作机制,并对就业援助认定标准、帮扶过程控制以及帮扶结果确认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人社部门根据就业困难认定的类别和服务需求划分就业困难等级,将就业困难人员划分为A类(优先帮扶对象)、B类(重点帮扶对象)、C类(一般帮扶对象),制定了个性化就业援助方案。”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王中群说。

  办法明确要求,对A类帮扶对象,实施兜底援助,优先推荐到公益性岗位就业,力争30日内帮扶就业;对B类帮扶对象,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靶向推送岗位信息,力争60日内帮扶就业;对C类帮扶对象,实施“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对有就业意愿者提供至少3个适合的岗位,对就业意愿不足的开展政策宣讲和职业指导等服务,每半年主动上门提供服务不少于1次。确保年内全市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就业困难人员总体就业率在90%以上。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围绕就业困难人员的培训需求和就业意向,积极组织开展家政、维修、养老、餐饮、保安、物流等适合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技能培训和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直播销售员、汽车代驾员等新职业新业态培训,并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同时建立了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排序机制,优先安排符合岗位条件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和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人员。并对就业困难人员在培训期间的生活费补贴、初次参加技能鉴定免除费用,以及对各类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时交纳社会保险费的,按企业为其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

  据悉,为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我市还积极落实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政策。截至6月底,全市已为1026人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71.74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193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合计554.92万元。

 

(全媒体记者 徐侃 通讯员 侯吉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