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时下,油菜正处于抽薹开花期。宿松县洲头乡官洲村油菜种植基地里,金黄的油菜花竞相绽放,空气中弥漫着油菜花沁人心脾的香味。
3月7日上午,宿松县航程家庭农场负责人何怡山和妻子抓住晴好天气,在洲头乡农技站副站长高志祥的指导下,利用无人机给油菜叶面喷施硼肥和杀菌剂。
“这个时间,给油菜喷施硼肥,是为了防止花而不实;喷洒杀菌剂,则是为了防治油菜菌核病。”开春以来,高志祥十分忙碌,几乎每天都要到田间地头,及时掌握油菜的生育进程及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现场指导农户加强田间管理。
“82亩油菜,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作业。”何怡山是洲头乡油菜种植大户之一,其创办的航程家庭农场坐落在洲头乡官洲村,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从2013年起,何怡山就在流转的耕地里轮作种植油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82亩,但到2020年,才使用无人机施肥、治虫。通过一年多的应用,他尝到了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带来的甜头。
近年来,何怡山在国家农机补贴资金的扶持下,先后购置了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旋耕机、拖拉机和无人机等机械设备11台。他购置的无人机具有施肥、打药、播种等作业功能。
“一架无人机每小时作业能力能达80多亩,是一台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的30倍,比往年使用人力节省了很多钱,而且用药少,播撒均匀。”谈到无人机给油菜种植带来的高效,何怡山赞不绝口。2021年,通过全程机械化作业,何怡山种植的82亩油菜平均每亩降低生产成本两百多元,新增收入1.6万余元。
如今,在油菜种植上,与何怡山一样,洲头乡其他油菜种植大户都已全程实现了机械化。目前,洲头乡油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100亩,其中50亩以上种植大户11户,年出产油菜籽达110万斤,产值260万元。
(通讯员 孙春旺 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