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本地快讯 >

“大家在这个集体里越来越好!” 残疾人在工疗车间圆了就业梦

  全省首家由企业创办的残疾人工疗型辅助性就业机构去年8月在迎江区落地。如今已过去半年多,这家工疗车间运行情况如何?残疾职工们是否适应新的工作生活模式?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3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迎江区宜城路的这家工疗型辅助性就业机构,步入一楼大厅就是工疗车间,有别于常规的操作车间,这里环境整洁温馨、宽敞明亮,关爱残疾人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十几名残疾职工围坐在操作台前,专心致志地包装着一次性手套。

  运营机构负责人周慧莲告诉记者,常规车间的工作环境不适合残疾人职工“工作+康复”的模式,因此,安徽普瑞斯电工机械有限公司在厂区外设立了这个外挂车间。记者看到这里二楼设置了培训室和康复室,残疾职工工作累了就在此处休息。

  “目前公司安排适合残疾职工手工操作的有一次性手套包装、一次性筷子包装,以及蛋糕贺卡标签制作业务。职工们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3小时,企业每月按城市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并购买社会保险。”周慧莲说,大家工作积极性很高,刚运营时规定的上午上班时间是9:00,很多职工都是提前一小时到达,在门口等着开门,所以她把上班时间提前了半小时。这批残疾职工年龄从17岁到45岁,其中25人是智力残疾、6人精神残疾、肢体残疾的有4人。

  温馨的工作环境和暖心的待遇保障,让残疾职工们改变了以往自我封闭的状态,他们在这里实现“一边稳定就业、一边疗养康复”的理想状态。班长徐安胜、副班长崔玉芳和两名组长虞凤仙、肖文四人是肢体残疾,之前也在其他企业工作过,他们觉得这里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更适合残疾人,因此他们对于目前的工作状态感到满足。崔玉芳说:“在这里上班的前两个月,感觉像做梦一样,可兴奋了。现在这里有很多同伴,我也变得开朗起来。”徐安胜也有同感:“在这里既减轻了家里的负担,又培养了自己的阳光心态,大家在这个集体里越来越好!”

  据了解,为做好辅助性就业服务试点工作,市残联先后3次组织税务、社会组织和企业法人赴长三角等城市实地考察学习,效仿长三角地区推出的工疗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模式,并联合发改委、民政局等九部门制订《安庆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从机构设立、机构建设标准、扶持措施等方面出台政策,助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

  市残联副理事长张晨介绍,我市在扎实做好迎江区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总结推广,整体推进。目前已建成三家工疗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安置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共66人,岳西和怀宁两县也正在筹划建设中。今年计划在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一家工疗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有条件的乡镇(街道)都要建立一家工疗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满足辖区内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就业需求,让这类残疾人真正圆上托养梦和就业梦。

 

(全媒体记者 方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