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吹稻浪》获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
|
伊纳里多获最佳导演奖 |
新浪娱乐5月29日消息 第59届戛纳电影节于北京时间5月29日凌晨正式落下帷幕。有非常会“装蒜”的王家卫先生坐镇评委会(即“评审团”)主席要职,结局果然出乎意料。下面一起来看看各大奖项花落谁家。
金棕榈大奖最终由“英伦知性导演”肯·洛奇先生的《风吹稻浪》问鼎。这位年届古稀的老将,在过去几十年里,曾与戛纳电影节有过数度纠葛,每次均是功败垂成。虽有两度评审团奖及一次最佳编剧奖的犒慰,但有口皆碑的电影前辈洛奇先生,与金棕榈的羁绊却始终未能了解。今朝笑到最后,老人家终尝夙愿。
《风吹稻浪》以20世纪20年代英国政府与爱尔兰之间的冲突为背景,通过三位青年的不同际遇,再现了当地人值此特殊历史阶段的真实经历。哥哥为“祖国的大一统”,不惜放弃医生这份极有前途的职业;而弟弟却全身心投入独立的革命浪潮,与英国侵略者对抗到底;战争的最终代价是亲情破灭,除去永恒的创伤,人类一无所获。
肯·洛奇虽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却以完全中立的姿态,平静讲述了这样一出悲剧。虽有被好事娱记质疑“涉嫌叛国”的插曲,但影片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严肃写实的风格,还是让恳切的摄制初衷与厚重的人文关怀不言自明。
继去年法国导演迈克尔·汉尼克折桂最佳导演奖后,今年,法兰西本土势力再接再厉、更进一步——同样涉及战争内容的电影《弗朗德勒》荣膺评委会大奖。与正面描绘战争对人性摧残的《风吹稻浪》南辕北辙,《弗朗德勒》通过一场绝恋,以战争后方为主要着眼点,通过等待离人还乡的女性无助的心路历程,阐释战争的残酷。当历尽战火洗浴而完全判若两人的征夫再次回到她身边时,这对情侣才意识到彼此的改变已无法挽回。同样的悲剧,同样的反战,两项大奖的得主殊途同归。
在亚洲电影青黄不接的断档境地里,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王家卫,以纯熟的太极技法,完成了对欧洲电影人的致敬。英国影评界在票选“20世纪十位最伟大导演”时,曾将王家卫排在黑泽明、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等大师之前,墨镜老王则以“还英国巨匠一个公道”的身体力行,回馈了大不列颠。
至于东道主法国,血脉里沉淀着“来而不往非礼也”祖训的王老师,自然不会怠慢。尽管《弗朗德勒》的脱颖而出不乏过誉之嫌,但评委会大奖这个名目仍显得十分靠谱——既对得起高傲的法国人民,又让挑剔的媒体无法过分指摘。福茂先生肯定在偷着乐:邀请老王做客,真乃明智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