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就志愿填报相关问题采访了市招办负责同志,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实战参考。 近几年来,高考报考志愿存在着相对热门专业“扎堆”的现象。2004年,文史类法学第一志愿报考率居第一,达9.4%,英语居第二,达7.4%;理工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第一志愿报考率居第一,达5.27%,临床医学居第二,达4.45%。2005年,文史类英语第一志愿报考率居第一,达7.16%,法学居第二,达6.13%;理工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第一志愿报考率居第一,达4.5%,临床医学居第二,达4.2%。针对这一现象,建议考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要扎堆“热门”专业,结合着个人的兴趣和特长,理性填报志愿。 考生在准确估分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初步确定自己应该重点在填报哪个批次上下工夫。注意协调好三个因素,即地点、院校、专业三个因素。如果考生估分感觉很理想、很高,三个因素都能考虑;如果估分低一些,那么在三个因素中就要有所选择,要不在地域上差一点,要不在院校上选择差一点,三者只能取一者或两者。同时,要注意协调好四个关系,即省内院校与省外院校的关系;招生与就业的关系,既要看招生的数额,也要看今后的就业方向;专业冷热的关系,现在看来有些冷的专业,也许今后还是热的专业;一二三志愿和服从志愿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只考虑一志愿,毕竟还有二、三志愿,各志愿应适当拉开梯度、档次,尽量不让志愿卡各批次空着。 考生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弄清自己所心仪专业、院校的特殊要求,比如对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各单科成绩等方面有没有具体规定。如2005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招生计划中明确规定:报考01-06专业必须是共青团员,可是有的考生不符合规定仍然报考了该校,这显然会落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