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合安高速公路。本报记者 王政 摄
早上从宿松打捞起来的螃蟹,晚上就成了香港市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螃蟹几个小时跋山涉水“旅行”了千余公里,这在昔日是“天方夜谭”的事儿,随着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如今却成了平常之事。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为我市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 近五年,是安庆交通事业腾飞的五年。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路网整体水平大为提高,服务功能明显增强,运输结构更趋合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在总量上有大的增长,而且在质的方面有着大的飞跃,水陆空各种运输方式各扬其长,协调发展,五年中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84.2亿元。 围绕公路主骨架的建立,重点加快了对外快速通道的建设,实施高速公路贯通工程,构筑“三纵三横”高速公路主通道,我市境内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0.3亿元,建成高速公路里程130公里,开工建设高速公路77.135公里。合安高速公路、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及接线与高界高速公路联网贯通,极大缩小了我市与省内外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时空距离,推进了现代物流、信息流、商业流、金融流和文化流的传递,加速了融入发达地区经济圈。 在高速公路建设取得空前发展的同时,国省道和农村公路的建设也得到蓬勃发展。国省道全面实现了黑色化,除个别县外,多数县与市区及县与县之间基本实现了二级以上公路相连接,县与乡镇之间基本实现三级路以上连接,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油路,村村晴雨通机动车的目标,农村公路的瓶颈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公路通达深度扩大,有效缓解了快速增长的农村经济对公路的需求和交通量增长的压力。 目前,全市公路建设总规模达到4291公里,新改建成公路里程3750公里,完成的建设投资和公路里程分别是“九五”期间的4.5倍、6.2倍。路网通达深度进一步提高,等级公路的密度从“九五”末的48.5公里/百平方公里上升到62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连通度由“九五”末的1.43提高到1.75。 与此同时,国家一类对外籍轮开放的口岸———安庆港口正在加紧扩建;安庆机场更名为天柱山机场,正着手改造升级;安庆至南京原输油管道已于去年底建成营运;随着安庆长江铁路大桥、宁(南京)宜(安庆)城际高速铁路的启动,安庆至南京未来只需1个半小时,至上海也在3个小时之内,将大大拉近与长三角的距离。 现如今,我市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水运为主干线、铁路为主通道、港站为主枢纽、民航为主走廊的运输方式正协调发展,呈现出快捷、方便、灵活的运输格局,水陆空立体快速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安庆通江达海、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越来越突出,正逐步成为安徽省乃至华东地区四大运输体系的汇集点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