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安庆段发现1头病死江豚
8月21日,长江安庆段发现1头死亡雄性江豚,据专家解剖分析,该江豚死于纤维蛋白性胸膜炎,或与水体污染有关。
壮年江豚死于胸膜炎
8月21日上午10点,枞阳县渔民在该县破罡闸江段发现一头死亡江豚,渔民立即将江豚打捞上岸,并向当地渔业部门报告,市渔业局派出专家组前往调查。
专家组负责人安庆师范学院淡水生态研究所专家于道平教授对这头死亡江豚进行测量和解剖,该豚体长1.74米,体重58公斤,为雄性;其体征参数(牙齿、体长、胸围、体重)及胃内物体显示出此江豚年龄约10岁,正当壮年;另外,该豚皮肤完整无损、背肌略平,营养状况适中,呼吸道有带血泡沫,口腔粘膜苍白,牙齿磨损少,完整无缺,但是,胸腔内积淤大量气体,胸腔膜壁层和脏层都增厚成蜂窝状。
综合尸体解剖结果,专家认为该江豚死于纤维蛋白性胸膜炎,于道平教授认为长江近岸水域有污染,而江豚又是近岸生活的动物,不排除人畜共患菌污染近岸水体导致江豚胸膜炎。
目前,专家仍在对采集的样品进行进一步分析,死亡江豚的躯干已经掩埋。据渔业部门统计,2010至2013年安庆江段共收到14例江豚死亡报告,除4例因高度腐烂无法解剖外,10例中6例为病死。
江豚种群数量加速下降
长江江豚属于小型齿鲸类动物,体表呈黑色,自然寿命20多年,为长江独有淡水豚类,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目前整个长江流域江豚数量有1000余头,其中安庆段有200余头。
“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仅剩1000多头,并呈加速下降趋势,自2006年以来,长江干流中的江豚种群数量年均下降速率已高达13.73%,超过2006年以前的两倍。”市渔业局副局长蒋泽球说。据其介绍,江豚死亡原因主要有:水利工程的建设,包括沿江流域桥、坝、闸、港口等所有涉渔工程的建设对江豚的影响十分明显;水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包括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的排放等;水上运输业的发展对江豚生长、繁殖等行为、活动也会产生干扰,甚至产生螺旋桨击毙江豚的现象;另外,非法采砂、非法捕捞、过度捕捞等行为都会对江豚生长环境产生影响。
对江豚的保护,主要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人工饲养繁殖等手段,目前我市基本采取就地保护方式对江豚进行保护,即在江豚活动的核心区加强观测,对受伤、搁浅的江豚进行及时救助,对死亡江豚第一时间进行解剖分析寻找原因;迁地保护区目前则正在建设过程中。蒋泽球说:“在大的生态环境遭破坏的前提下,江豚死亡无可避免,如不加强保护,江豚灭绝的日子或将越来越近。”
作者:江露露
相关新闻
- 我市空气优良率居全省中游(2013-8-24 15:28:11)
- 高温中暑三级应急响应终止(2013-8-24 15:26:40)
- 我市落实农民工工资拖欠预警机制(2013-8-24 15:26:09)
- 三名农民工连被5辆空车拒载(2013-8-23 14:54:54)
- 满载烟花爆竹被扣 偷偷开走货车想逃(2013-8-23 14:53:13)
- 5名传销B级头目落网(2013-8-23 14:52:38)
- 桐城:三名男孩酒后命丧水塘(2013-8-23 14:52:01)
- 盒装月饼包装变“轻” 散装简装月饼是主打(2013-8-23 14:51:16)
- 记交警四大队女子中队协管员刘晨婷(2013-8-23 14:50:46)
- 环卫工人“血源告急” 社会各界展开争分夺(2013-8-23 14: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