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以电子商务为主的信息资讯门户网站——www.aq365.com
网站首页 | 信息资讯 | 网上商城 | 企业黄页 | 人才市场 | 供求信息 | 房产交易 | 二手市场
消费e店 | 时尚生活 | 在线影院 | flash动漫 | 笑话频道 | 真情交友 | 电子相册 | 博客日志
您所在的位置:安庆热线> 浏览正文
科学发展创“名城”[图]
www.aq365.com  发布:2006-7-21 10:20:49  来自:安庆热线-中关村安庆站  浏览:次
 

  安庆龙门口。一个有着厚重历史和浓郁文化底蕴的地名。
  古谯楼。一座矗立在龙门口见证着千百年城市变迁的古建筑。
  2006年6月11日,古谯楼修复工程上梁仪式隆重举行。今年8月份,她将以伟岸的身姿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
  这座历经沧桑、而今正在脱胎换骨的古建筑,正是安庆这座千年古城、百年省会重塑形象、再造辉煌的缩影。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抢抓机遇,实施东向发展,奋力打造皖西南区域性经济中心,使得自身的多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不仅对海内外客商展现了无穷的魅力,而且正在安徽奋力崛起中发挥“脊梁”作用。
“三城同创”:提升城市品位
  2006年,建设部命名安庆市为国家园林城市。
  继2001年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5年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后,安庆再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从而集三项国家级品牌于一身,城市的人文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文化综合实力得到大大提升。
  安庆人以“三城同创”为契机,将打造文化旅游休闲基地作为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的重要举措,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扬历史之精华。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保存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特色。5年内,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文物的建设和保护,并投资2亿元,完成重点文物修复、传统风貌街区整治、古城格局保护、黄梅戏艺术中心和博物馆建设等21项重点工程,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打文化之品牌。我国第一座乡土艺术馆———安庆皖江文化园,历经1年建成,是折射皖江历史、展示精品收藏、汇聚乡土艺术的窗口。皖江文化园是安庆市运用市场机制打造的文化景观之一。安庆市将文化作为城市的一张名片,整合文化资源,培育优势文化产业,加速打造文化艺术产业链,同时以文化为载体,以黄梅戏为媒介,定期举办富有安庆特色、主题鲜明、有较高档次、具有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大型黄梅戏艺术节。定于今年11月份召开的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将进一步搭建安庆招商引资、对外经济合作交流的平台。
  做旅游之文章。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为龙头的皖西南旅游区,现已成为安徽第二大旅游经济区。为光大、传承历史文化,塑造城市竞争的“软实力”,安庆市以发展旅游经济为手段,主打“独秀故里、戏曲名城、文化之乡”牌,盘活历史文化,建设人文景观,让许多以前“可说的”变成了“可看的”,真正让历史文化的强大动力得以发挥,使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同时,推进“三山两水”旅游扶贫开发项目和大别山“红色旅游”,积极整合天柱山、花亭湖、浮山及城区旅游资源,努力构建与沿江其他城市特别是“两山一湖”融为一体的产业绵延带,初步形成大旅游格局。2005年,全市接待游客量达到965万人次,旅游产业总收入40亿元。
“生态立市”:保护青山绿水
  2005年9月,《安庆生态市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几乎与此同时,安庆市大观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全面展开。该工业园重点发展利用安庆石化的“三废”等作为原料的产业,从项目准入开始,设置“绿色门槛”,按“循环圈”的理念,着力构建“生态化工群落”。循环经济像一个强大的“生态磁场”,使原先互不关联的企业纷纷向园区集绍,已有14家企业在此落户生根。
  生态立市,是安庆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实践。
  建生态之城。积极利用城市“背山、面江、襟湖”独特的自然格局,传承南宋建城里“山、水、城”相依相伴的规划理念,切实保护城市外围山形水态和自然景观,特别是构建绿色屏障,设置防浪林带,保护湿地生态,开发“三湖”水景,呵护古树名木,使自然秀美的山水园林与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珠联壁合,建设“宜商宜居宜游”的新型生态园林城市。经卫星遥感实测,安庆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26%,绿地率35.6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03平方米。

(编辑:不详) 打印】【关闭】【顶部
+ 相关信息咨讯

·科学发展创“名城”[图]
·我市开展援助贫困大学生活动
·八骏奋蹄争崛起[图]
·高招征集志愿填报今日开始
·我市拟建公路客运中心站
·别让“散伙饭”成了“包袱饭”
·一男子与妻闹矛盾打开液化气被拘留
·轿车驶入堤下 民警及时施救
·骑摩托撞倒人还要逞凶
·水上公园又夺一命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安庆热线”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本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