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顽强求学故事之二
下午版 今年24岁的朱小梅来自我市宜秀区的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和所有贫困大学生一样,朱小梅每学期的学费要靠借贷维持,每天都要为如何筹集生活费和书费而发愁。不同的是,这位坚强的女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间,靠打扫教室、捡拾废品挣来的钱,不仅完成了本科学业,还清了贷款,还在今年考上了研究生。她对记者说:“当我用勤劳的双手捡起别人扔弃的东西时,感觉最深的就是别人的尊敬。”
朱小梅说,她的父母体弱多病,家里只有几亩土地。上大学时,她爸爸因患癌症动手术,欠下了一笔债务。她入学时申请了助学贷款,但是日常的生活费和买书的钱仍没有着落。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从上大学第一天起,她便尝试着打工挣钱,在此期间,发生了几件让她刻骨铭心的事。
大一暑假时,她在街上看到一则广告,一个职介公司称,只要交60元中介费,便可以获得一份家政工作,并且待遇优厚。小朱将省了几个月才攒下的60元钱交给了中介公司,然而却石沉大海。过了一段时间,她又应聘一家公司的市场调查员,借同学的钱交了30元的报名费之后,小朱便下了课就穿梭于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顶风冒雨好不容易搜集到几十条信息,按合同约定应付工资80元,还有每月100元的固定工资。然而,结帐时,对方却以种种理由推脱,最后只给了她45元。
几次失败,朱小梅已经“无本”再到校外打工,学校为了解决她的困难,决定让她承包打扫教室和办公楼的活儿。接到通知的第二天早晨5点,朱小梅就拎着扫帚和拖把去干活儿了。
朱小梅的宿舍离校外最近的一个废品收购点有一公里多路。大学四年里,小朱每隔两三天就将收集的废品送到这家收购点来卖掉。
小朱到这个收购点卖离校前最后一次废品时,收购点的女老板特意给小朱多算了5元钱。但小朱婉拒了女老板递过来的5元钱,向她道别。女老板听说小朱就要离校了,眼睛顿时湿润起来。临走,小朱拉着女老板的手,再也控制不住感情,泪水涌出眼角。她走上前去拥抱了这位热心的女老板,擦着眼角说:“谢谢您的照顾,帮我完成了大学学业。”(文中朱小梅为化名)
本报记者 杨宏伟 2005年10月11日
|